近日,海南省政府印發實施《“技能自貿港”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通過三年努力推動“技能自貿港”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使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體系更加完善,尊重技能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明顯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15萬人以上,技能人才總量達到8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2萬人以上。
《行動方案》主要圍繞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五個方面提出了15條“硬核”措施,著力打造愛崗敬業、技術精湛、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
一是“同頻共振”,促進技能人才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堅持產教融合、服務發展的原則,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依托“人才鏈”賦能“產業鏈”,為自貿港建設精準輸送技能力量。打造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緊貼自貿港四大主導產業動態調整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聚焦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機械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培養技能人才;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遴選建設1—2個教育培訓基地,支持開設制造業領域專業或承擔社會化職業技能培訓、人才評價,形成示范效應;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加大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數字營銷等新技能培訓力度,增強產業工人數字技能素質。
二是“破舊立新”,不拘一格評價選拔人才。堅持機制創新、多元評價的原則,打破了技能與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界限以及學歷等限制性條框。對技能與專業技術人才貫通的職稱系列,具備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均可參加職稱評審。推行“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制度,鼓勵企業增加技能等級層次,試點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工作,培育高技能領軍人才。對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職工,打破學歷、資歷、年齡等限制,直接認定為高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對在企業一線取得技術創新成果、“師帶徒”業績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晉升職業技能等級。對獲得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表彰、技術能手等榮譽,以及在全國技能大賽獲優勝獎以上的,可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到相關崗位工作。
三是“有為有位”,暢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堅持以用為本,提質增效的原則,用好用活人才,增強技能人才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實施“南海新星”技能人才平臺項目,支持技能人才參與技術推廣、專利申請、標準制定、傳技帶徒以及承擔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任務。將高技能人才配置狀況作為生產經營性企業及其他實體參加重大工程項目招投標、評優和資質評估的重要因素。對于關鍵核心領域難題,鼓勵企業建立高技能領軍人才“揭榜領題”及參與重大生產決策、重大技術革新和技術攻關項目的制度。支持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聘請有企業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兼任實習指導教師,并支付合理報酬。
四是“重技尊匠”,提升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堅持價值導向、鼓勵貢獻的原則,努力營造社會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良好氛圍。一方面,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力度,讓技能人才享有政治榮譽。如獲得國家級二類以上技能大賽、省級一類綜合性技能大賽優勝獎(含)以上或全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三等獎(含)以上的獲獎選手,可申請免試進入省內高職??茖W校就讀相關專業;同時還建立健全技能價值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讓技能人才享有良好經濟待遇,鼓勵企業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引導用人單位工資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高技能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鼓勵企業對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實施特崗特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