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實施方案,提出于7月至12月在全省集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排查2019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以來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打擊虛假培訓騙取補貼、售賣證書等行為,依法依規治理培訓評價亂象,切實提升培訓質效。
根據實施方案,此次排查范圍主要包括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包括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企業、行業協會學會、主管部門所屬單位等)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情況;人社部門備案的職業資格鑒定機構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開展職業資格鑒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及發證情況;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自行開展的能力水平評價及發證情況。
實施方案提出5項主要措施。
對培訓機構及其開展的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培訓機構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項目、參訓人員身份、培訓時長、上課記錄、培訓內容、申領培訓補貼資金的材料、補貼資金發放記錄等。培訓項目與《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河北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河北省“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要求不符,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市場急需緊缺、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存在偏差的,要移出政府補貼性培訓項目目錄。
對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線實施職業技能培訓的培訓機構及其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是否對培訓人員進行了實名實人驗證、培訓過程是否留痕。對篡改數據、線上學習記錄造假、以刷課方式開展虛假線上培訓騙取培訓補貼資金的培訓機構和線上平臺,要追回補貼資金,移出政府補貼性培訓機構目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主管部門所屬單位及其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政府部門所屬單位組織開展的政府補貼性培訓的組織方式、培訓質量、參加人員等。對未開展培訓、轉包外包給其他單位的,由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整改;對公職人員和社會人員內外勾結形成“靠訓吃訓”“黑色利益鏈”,偽造材料、監守自盜的,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等查處,對相關人員的失職失責行為嚴肅追責問責。
對經人社部門備案的評價機構及其開展的評價活動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評價的職業(工種)范圍、參評人員資格審核、評價過程管理、考務管理、題庫資源建設、評分結果檔案記錄、證書數據管理等。對超范圍評價、不符合報考條件、偽造報名資格、降低考試難度、偽造試卷、編造虛假資料、不考試就發證、濫發倒賣證書等行為,取消評價結果,宣布證書作廢,撤銷上傳證書數據,追回相應補貼資金,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的,終止備案。
對未經審批備案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相關活動進行排查處理。重點排查未經人社部門審批備案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含自行開展能力水平評價活動的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所發證書、項目名稱、商業宣傳、收費等情況。各地人社部門對上述機構所發證書或在商業宣傳時假借行政機關名義、違規使用國徽和行政機關標志、違規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中華”“國家”“全國”“職業資格”“人員資格”“職業技能鑒定”“包過”“保過”等字樣的,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處理。(記者解楚楚)